close

是否正在為舊床墊的處理感到困擾?無論是因為更新家具還是需要清理臥室空間,床墊回收清運都是一個常見的需求。舊床墊體積大、重量重,自己搬運既費力又不方便,隨意棄置更可能對環境造成負擔。

哲居家專業的床墊回收清運服務,提供快速、高效且環保的解決方案,幫助您輕鬆告別舊床墊,為居家環境騰出更多空間,讓生活變得更加井然有序!

為什麼床墊回收清運如此困難?

處理舊床墊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大難題,這看似簡單的工作實際上隱藏著許多挑戰。床墊的體積大、重量重,是清運過程中最常見的困擾。尤其是雙人床墊或厚重的特殊材質床墊,單憑個人或家庭成員,很難將它們安全地搬運出室內,特別是在樓層較高或空間狹小的情況下。

除了物理上的困難,床墊回收清運還涉及合規處理的問題。在許多地區,床墊屬於大型垃圾,不能隨意丟棄。隨意棄置床墊不僅違反規定,還會對環境造成負擔,例如材質難以自然分解,可能污染土壤和水源。找不到合適的處理方式,容易讓舊床墊成為家中的「沉重包袱」。

此外,床墊回收清運還需要專業設備和經驗。無論是避免搬運過程中的磕碰損壞,還是確保床墊在運輸中不污染其他物品,這些細節都需要專業處理。清運後的處理方式更是關鍵,無論是回收再利用還是妥善丟棄,都需要符合環保規範。

因此,床墊回收清運並非易事,建議尋求專業的清運服務,讓經驗豐富的團隊協助完成整個過程,不僅省時省力,還能確保環境友好。一個專業的服務能幫助您輕鬆告別舊床墊,開啟更清爽的生活空間!

大里床墊回收常見問題 》舊家具別再丟!專業回收服務讓家煥然一

在臺灣,處理舊床墊屬於大型廢棄物的清運,需遵守各縣市政府的相關規定。一般而言,床墊因體積龐大,無法直接投入垃圾車,必須透過預約清潔隊或環保局的清運服務來處理。

各縣市床墊回收清運規定:

  • 臺北市、新北市:床墊被視為巨大垃圾,居民需預約清潔隊進行收運。可透過撥打1999市民專線或查詢當地環保局網站進行預約。

  • 桃園市:居民可將床墊折疊或拆解成小塊後,直接交由垃圾車處理。若無法自行處理,建議聯繫當地清潔隊協助。

  • 臺中市:體積較小的床墊可直接丟至垃圾車,較大的則需預約清運服務。建議先與當地清潔隊聯繫確認。

  • 臺南市、高雄市:床墊屬於大型垃圾,需預約清潔隊進行清運。可透過當地環保局網站或撥打服務專線進行預約。

注意事項:

  • 預約清運:由於各地區規定不同,建議居民在處理床墊前,先聯繫當地清潔隊或環保局,了解清運流程和費用。

  • 環保考量:隨意棄置床墊可能違反環保法規,並對環境造成負擔。透過正規渠道處理,不僅遵守法規,還有助於資源回收和環境保護。

大里床墊回收常見問題 》舊家具別再丟!專業回收服務讓家煥然一

哲居家廢床墊與廢家具回收清運服務:專業、安全、高效

哲居家致力於提供專業的廢床墊與廢家具清運服務,幫助您輕鬆解決家中不需要的物品。我們的服務快速、可靠,確保您的居家環境更加整潔有序。

為什麼選擇哲居家回收清運服務?

我們了解廢棄床墊和家具的清運可能涉及到體積龐大、搬運困難以及環保處理的問題。哲居家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讓您無需煩惱清運過程中的任何細節。

哲居家床墊/舊家具回收清運服務流程:透明、方便

1. 事先提供物品照片以便估價

在進行清運前,請拍攝需要處理的廢床墊或家具的清晰照片,並將照片傳送給我們。這有助於我們準確評估工作量並為您提供清晰的報價。

請先聯繫哲居家LINE:https://reurl.cc/V0Wl2Z

2. 家具拆卸須提前完成

如果您需要清運的家具需要拆卸,請提前完成拆除工作,這樣能夠加快清運效率。如您無法自行拆除,我們的專業團隊也能提供現場拆卸服務,但可能會另外收取拆卸工資。

3. 現場評估特殊情況

如有現場拆卸需求或其他特殊清運條件,我們的團隊將在現場進行詳細評估,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服務內容和費用,確保服務過程無憂無慮。

床墊回收服務優勢:專業與環保並重

專業團隊,讓清運更輕鬆

我們的清運團隊經過專業培訓,能夠高效、安全地處理各類廢棄物,包括廢床墊、舊沙發、老舊家具等。無論是小型家具還是大型床墊,我們都能為您提供滿意的服務。

環保處理,愛護地球

哲居家不僅專注於清運,更注重對廢棄物的妥善處理。我們將根據相關法規,確保所有廢棄家具和床墊都能被妥善回收或安全處置,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力。

哲居家官網說明:https://www.thome-shop.com/one/舊床墊家具清運

哲居家LINE:https://reurl.cc/V0Wl2Z

電話:0928-038222

 

臺中床墊回收與搬運服務

您是否正在為家中舊床墊的處理感到頭疼?無法自行搬運、找不到合適的清運管道,甚至擔心對環境造成負擔?這些問題我們都了解!哲居家專業床墊回收清運服務,正是為了解決您的困擾而設計。我們提供快速、安全、環保的清運方案,讓您不必為床墊回收清運煩惱,還您整潔舒適的居住空間。梧棲如何回收舊家具

我們的服務流程簡單高效,您只需將床墊的照片拍下傳送給我們,便能獲取準確的估價。我們的專業團隊將根據您的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清運服務。無論是需要清運的單人床墊還是雙人床墊,甚至是需拆卸的大型家具,我們都能以專業的態度妥善處理。如果您無法自行拆除家具,我們的團隊還能在現場提供拆卸服務,確保清運過程順暢無阻。后里舊床墊如何丟棄

選擇哲居家清運服務,您不僅能享受便利,還能為環保盡一份力。我們致力於將廢棄床墊進行妥善的回收或安全處置,避免隨意丟棄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選擇我們,意味著選擇了一種負責任的生活方式,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員林家具回收報價

現在就是行動的最佳時機!與其讓舊床墊佔據寶貴的家居空間,不如交給我們來處理。立即聯繫哲居家專業床墊回收清運服務,讓我們幫助您輕鬆解決清運難題。無論是居家環境的煥然一新,還是對環保的實際行動,我們都將是您值得信賴的夥伴!臺中西區椅子回收服務

馬上拿起電話或聯繫我們的線上客服,享受專業高效的床墊回收清運服務。我們期待為您提供最優質的體驗,讓清運過程不再是煩惱,而是一種輕鬆愉快的選擇。清水餐桌回收服務

最甜古風的文案 一、浮世萬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 二、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生迷離。為你塵埃落定,傾覆一世繁華。 三、姑娘的眼睛如星辰般璀璨,眉毛如月牙般柔和,眉眼之間前盡是我愛的模樣。 四、你是我心頭上的朱砂痣,床頭前的白月光。 五、慕爾如星,愿守心一人,從天光乍破,到暮雪白頭。 六、你才不是什么迎春嬌桃,更不是什么梨花勝雪。我只知,你一展眉,便占了我心上半城春色。 七、曉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八、等待是燈火闌珊,暮然回首是你。相遇是春風十里,淺笑輕顰是你。 九、誰道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日日夜夜。我卻要生生世世,與你永永遠遠,縱馬數盡歲歲年年。 十、千秋水,竹馬道,一眼見你,萬物不及。 十一、我步步都回頭,山是故人眸,柳是纖纖手,遇你之后步步都難走。 十二、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挽一簾幽夢,許一世傾城;寫一字決別,言一夢長眠。我傾盡一生,囚你無期。 十三、憶你一次,無關情緣深淺。寄你一曲,不問曲終人散。 十四、前世今生的癡,誰可以洞悉?難道此生眷戀,只是唯美時光,無法溫柔歲月。 十五、風一更,一曲琵琶亡國恨;雨一更,一夜雨落訴衷腸。酒一盞,一介書生淚千行;燈一盞,一生紙上盡荒唐。 十六、血染江山的畫,怎敵你眉間一點朱砂。覆了天下也罷,始終不過一場繁華。 十七、為娘子花開滿城,為娘子明燈三千,皆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耀。 十八、塵埃落定,洗盡鉛華,是誰為她袖了雙手傾了天下?又是誰擁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十九、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二十、琴瑟在御,歲月靜好。吾傾慕汝已久,愿聘汝為婦,終老一生。 很文藝很暖的古風文案 一、喜歡如潮,自遇見未漲停;思念如馬,自別離未停蹄。 二、若君為我贈玉簪,我便為君綰長發。洗盡鉛華,從此以后,日暮天涯。 三、人世風煙夢寐,人欠欠人,皆是無頭之債。你儂我儂,不如一陣清風。 四、一念成悅,處處繁花處處錦;一念成執,寸寸相思寸寸灰。 五、但愿一路有你共游人間,但求一生與你日月相連,始于心動,終于白首,擁之則安,伴之則暖。 六、今生,守在紅塵,只是為了等你,等你從千山萬水中緩緩走來,幻化千嬌百媚的容顏。你可知,我已忍受千百年的寂寞,只為與你相遇。 七、何為幸運?如風,細柳,煦日暖。可否具體?心動,狂喜,愛意起。可否再具體?遇到你。 八、念你,知行竊語,日復一日;愛你,生之歡愉,年復一年。 九、一往情深,兩心相許,三生盟約,四世不變。天地為我們見證,四季為我們高歌,抬頭看澄澈天空,那就是我對你的愛,一覽無余,全心全意。 十、此相遇知音覓,行過一朝又一暮,今且去惹憐意,無關風雨只關你。 十一、傾吾一生執念,護汝一世笑顏。煙花轉瞬即逝,美好剎那永恒。 十二、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歲月空惆悵,而我,終將是要等著你的。 十三、淺相遇,薄相知,淡相忘,只問淺笑安然,不問花開幾許。 十四、你眸光流轉,會心一笑,勝過千萬句對白;你真情傳遞,脈脈不語,勝過萬語千言。 十五、一座城一個人,一盞花燈一場煙火,一棵古樹一地雪玉殘香,一人回眸凝望,一世繁華無殤。 十六、那是誰的鮮衣怒馬,折我門前桃花,念你無涯,我為你寫下詩里蒹葭,你可會許我相思放下。 十七、相見得恨晚,相愛的太慢,進退讓我兩難。緣過了遠分,緣過了聚散,是否回頭就能夠上岸。 十八、風習裊裊,盈水展千華,飛檐亭角清鈴響。猶記當初,你回眸莞爾,一笑傾城百日香。 十九、看那天地日月,恒靜無言;青山長河,世代綿延;就像在我心中,你從未離去,也從未改變。 二十、某年某月某日,我看了你一眼,并不深刻。怎知日子一久,你就三三兩兩懶懶幽幽,停在我心上。 唯美驚艷的古風情話文案 一、浮世萬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 二、二斤桃花釀作酒,萬杯不及你溫柔。 三、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佳人似清酒,小酌才知香。 四、不可思議,思你。不思進取,思你。 五、從此,曉露癡纏,星月為憑,所有的心事旖旎,所有的呢喃軟語,都,只為了你。 六、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東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七、未識公子前,只覺得天下萬物風光俱為一色。幸識公子后,眼中還有什么萬物。 八、愿我心愛之人,百歲無憂。 九、待我長發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絲綰正,鋪十里紅妝可愿。卻怕長發及腰,少年傾心他人。待你青絲綰正,笑看君懷她笑顏。 十、以我浮生,渡君一夢。 十一、你眼中倒映的是星河漫漫,是我見過最美的世外夢幻。 十二、一曲離歌,暮雨瀟瀟誰紅裳如故,卻琴弦微涼。一騎絕塵,紅塵巍巍誰白衫如初,卻心事微涼。 十三、品一世流年,醉一曲笙歌。望一眼浮華,念一人傾城。 十四、誰,披了袈裟斷了發;誰,守了青銅藏了花;誰,焚了雙目揚了沙;誰,裝戲入畫,傾了天下。 十五、你說,伊人如花,愿許回家。后來,滿頭白發,一身風沙。你說,十里桃花,兩人一馬。后來,謝了繁華,生死無話。 十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七、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風可催,相思不可斷。 十八、我若離去,后會可有期?我若歸去,溫暖可是一如既往?離別是永遠的折子戲,我已習慣了割舍。 十九、踏遍千山萬水,嘗過俗世紅塵,我想,只有你,才可稱為世界。 二十、眼見你喜上眉梢,我便無限歡愉,深覺春花秋月不如你,夏雨冬雪,無所侵。   >>>更多美文:唯美文案

那天,在鎮上的小飯館吃飯,點的一個菜是大白菜燒粉絲。店主端上來的菜里,除了白菜粉絲,還有幾塊金黃色的豬油渣,我一看,心里就是一陣歡喜。這個季節,白菜粉絲是尋常食材,但加了一點豬油渣,就有點石成金的作用。油渣吃在嘴里,余香滿口,在這個稍顯寒冷的深秋的季節里,平添了一份溫暖。 我的少年時代,有很多和豬油有關的記憶。那個時候,物質很是貧乏,尋常人家,能夠吃的美食不是很多,豬油就可以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和今天人們對于高脂肪的恐懼不一樣,過往的那個年代,有豬油吃,是一種快樂和幸福。 上世紀70年代的大路食品站,在鎮子的西邊。說是食品站,其實就是收豬、養豬和殺豬的地方。計劃經濟時期的小鎮,有幾個很是炙手可熱的部門,糧管所、供銷社、煤球站、汽車站、食品站都在其列,我們簡單的民生,都和它們息息相關。那時買豬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個鎮子,每天殺兩頭豬,豬油的數量很有限,要買,還要有內部關系的。父親和食品站一位嚴姓工作人員有比較好的關系,因為如此,我們可以買到豬油。記得深秋的日子里,我早早就起來了。我穿著單薄的秋衣,冒著凌晨沉沉的夜色,一個人走過鎮子往西的公路,來到食品站。這個時候的食品站,正是忙碌的時候。低矮的豬圈里,昏暗的燈光下,人影幢幢。等我拎著還冒著熱氣的豬油回家時,天剛微亮。這塊豬油,承載著全家人的營養希望。父親對于這塊豬油,也是非常地認真。豬油熬好了,裝到一個厚厚的罐子里,父親還要用秤來稱一下豬油的出油率。 困難年代,一日三餐,都以稀飯為主,早晚是白粥,中午是菜粥。那個時候,中午吃干飯,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一年之中,除了過年過節,沒有大事,不吃干飯。午飯基本以菜粥為主,偶爾有點菜面、菜飯、餛飩,就很了得了。那時的菜粥,也是尋常食物,可以用來做菜粥的蔬菜,也有好多,比如青菜、生菜、莧菜、萵苣葉子、胡蘿卜纓子。菜粥很是尋常,但是在粥里加上一小勺熬好的熟豬油,味道立刻就變得不尋常起來。我最喜歡的,是在冬日的中午,陋室的堂前,老式的八仙桌上,一碗剛出鍋的菜粥,白亮的新米,碧綠的菜葉。一小勺熬好的熟豬油在碗的中央,熟豬油見熱即化,化開的部分透明清亮,如琥珀一般。這個時候,再用筷子將化開的豬油輕輕在碗里攪拌一下,立刻之間,香氣就在碗面上氤氳起來。喝一口粥,那份香氣直沁心脾,溫溫潤潤的,冬日的寒氣,立刻不再。菜粥是這樣,菜面也是這樣,餛飩也是這樣。有了這勺豬油,平常鄉間食物,立刻就變得不凡起來,也會給你的人生,添一些好的滋味。 生的豬油,可以做湯圓的餡,那份滋味,也是令人難忘。年前的某一天,母親會去街上買來一點生豬油,生豬油切成寸丁,然后和白糖拌在一起,存放在一個漂亮的玻璃瓶里。春節后的某一天,母親會將“腌”了一段時間的白糖拌豬油拿出來,以它為餡包湯圓。如果喜歡,餡里還可以放一點舂過了的黑芝麻。這個湯圓是湯圓中的精品,比較袖珍,沒有初一早上吃的湯圓那么豪放。那天的早飯,就是一碗白糖豬油芝麻湯圓。生的豬油包在湯圓里,煮熟以后,晶瑩透亮,一口咬下去,豬油和白糖形成的濃烈的甜香汁水立刻浸滿口腔,那個滋味原始而豐滿,讓人久久難忘。這碗豬油湯圓,在那個年代,彌足珍貴。吃了這碗湯圓,要過一年才能重新吃到。因為如此,一碗湯圓的滋味會讓人回味一年,而對來日,又是充滿了期待。 蟹肉熬豬油,是上好的東西,拿來送人,是絕好的禮品。我高中畢業后,父親托朋友介紹在上黨給我找了個代課教師的工作,為了感謝這位朋友,父親就做了蟹肉熬豬油讓我帶給他。是在深秋菊花黃蟹肉肥的時候,父親在街上買來肥肥的螃蟹,鍋里煮熟以后,很小心地剝開螃蟹,剔出里面所有的蟹肉,然后將蟹肉放在熬熟了的豬油里繼續文火熬煮。成品后的蟹油外表呈金黃色,小小一罐,滿載著父親對朋友的感恩之情。 多少年過去了。現在的物質已經是極大豐富,食材也幾乎是應有盡有,但是,過去年代豬油對于口腹的滋養,卻一直未能忘卻。現在的家里,幾乎還是不可一日沒有豬油,盡管各類媒體不斷告訴我多吃豬油的危害,但面對往日那些難忘的人生滋味,對于豬油,我還是寵愛有加。每當愛人在家熬豬油的時候,我都會倚在門框上看著,看到清亮亮的豬油在熱鍋里慢慢浸出,我就是一陣的歡喜。剛出鍋的油渣熱乎乎的,我也會撿起一塊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讓自己的思想回到往日那些困難的日子里去。熬出來的油渣也是個好東西,切碎了,和青菜、野菜拌在一起,做湯圓的餡,做餛飩的餡,做東鄉特有的爛面菜餅的餡,味道都是佳絕。 >>>更多美文:生活隨筆

八月桂花香 文/卜凱 兒時,常聽奶奶給我講些月宮軼事,她把廣寒宮里那棵桂花樹、以及樹下吳剛與嫦娥的那點事兒描繪成了秋天的童話一般。年幼不醒事的我每次聽完奶奶的這番描述,總忍不住癡癡地吐出這么一句話來:“等我長大了,就娶一位在桂花樹下長大的妹子做老婆”。 或許是因為心里一直珍藏著這段兒時美好記憶的緣由吧,上學了,我自然而然便喜歡上了描寫桂花的佳句:王維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鮑令暉的“桂葉兩三枝,蘭開四五葉”、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蘇軾的“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字字句句,幾乎過目不忘。 十八歲那年,我從師范學校畢業后,到大西北謀生,一去就是整八年。大西北或許沒有桂花樹,苦于忙生計的我一直無緣觀賞到真正的桂花。 當我重回老家這年,炙熱的夏季已漸漸遠去。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友人告訴我,要在這天,了卻一樁懸在我心底多年的心愿。 循著一路醉人心脾的芳香,友人領我去到郊外一處幽深寧靜的綠色世界。這里,陽光和煦,空氣清新甘甜,野鴨在頭頂結隊翻飛;這里,滿是密密層層的樹叢,碧綠碧綠的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眼前這些樹,跟我老家陽臺上那些常年不修邊幅的冬青沒啥兩樣,附在枝間嫩葉下點點簇簇的淡黃,正隱隱約約散發出絲絲縷縷的馨香;而樹下鋪著的一片橘黃,正燦燦發光。一股似曾熟悉的味兒隨風襲來,頓時喚醒了珍藏于我心底多年的渴望:一定是桂花,我終于見到仰慕已久的成片桂花了!幾朵小花組成一簇,每朵小花長有大同小異的花瓣,晶瑩的花蕊點綴其間,恰似鄉間鄰居小妹家剛孵出那些鵝兒身上的絨毛。 穿行于棵棵桂樹間,只見樹上的花越來越密,散發出越來越濃郁的香味兒,令我仿佛墜入花海,進入了一個繽紛的夢境間。無處不在的絕妙風景,營造出一種返璞歸真、浪漫唯美的自然氣息。我忍不住伸出雙手捧過幾簇開得正艷的桂花,只見鵝黃色的花朵似一粒粒米粒,淡淡然然,婉約靜謐,頓時把我帶回到那段充滿童趣的美好時光里…… 懂花的友人告訴我:桂花的種類繁多,較有名的除剛才觀賞到的銀桂外,還有一種叫金桂。金桂在陽光的照射下會閃閃發光,如同一個個小小的、金黃色的精靈,香味兒也較銀桂更獨特些……時光流逝,花開花落,桂花彌漫的香味兒將一直持續,甚至初冬,甚或更久遠…… 與友人落座于這片花香悠悠的桂林間,端起農家樂伙計剛剛添加過鮮桂花的茶水,邊品茗,邊賞花,諦聽著山間流水,微風細語,山鳥啼唱,疲乏的身心很快就融入到眼前這詩意盎然的景致中了…… 八月的田野 文/劉昌谷 八月的田野有火紅的高梁,金黃的谷穗,宛若一幅丹青妙筆繪出的圖畫;八月的田野婦女拿著鐮刀割谷,男人用籮筐裝滿谷粒在跳著奔跑,又是莊稼人收獲的賽場。 立秋,大體都在八月上旬,田野里金燦燦的谷穗迎風招展,正好印證了“秋前十天不割谷,收后十天滿田黃”的農諺。稻子熟了就應該盡快收割,否則就后悔莫及,不然又怎能有“寧肯斗上出漿,不在田里生秧”的諺語從亙古流傳至今呢? 在我們這一帶,現在種水稻的不多。有的種上幾分地的稻子夠吃就算了,最多的充其量種上兩三畝,根本不會有谷粒在田里生秧的事。 讓我最記憶猶新的是幾十年前那八月的田野。那時農村還是人民公社的組織形式,社員都沒有外出,生產隊的土地沒有空閑的。至于田嘛盡量種滿,甚至還在田角路旁疊起泥土栽“堆堆苕”算補足口糧的欠缺。到了八月,田里雖然是黃橙橙、金燦燦的一片,就沒有優良高產品種,大多是“羅漢谷”“馬尾粘”“四股齊”之類的作物,產量低,一畝能收獲400來斤就算高產了。收的糧食上交征購后,分給社員的就不多了。 對“寧肯斗上出漿,不在田里生秧”,我最有深切的感悟,因為那時我也是社員。生產隊一百多畝田都種上水稻,到了八月稻子就基本上成熟了。那么多水稻就靠那三四張斗(每張斗四人)收割,可想而之,任務是多么繁重。我們這里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栽秧的酒,割谷的飯,薅秧扭扁擔”。三種農活中惟獨割谷最費力氣,所以只有多吃飯才有力氣。割谷的人都沿襲傳統規矩,一張斗(四人,我也曾是其中一人)清晨割兩挑(大籮筐裝),早飯后割六挑,下午割四挑。那時脫粒全靠用人工抱著谷把子在斗架子上搭,如果谷子有極少數沒有熟透,一搭就會出漿,“守肯斗上出漿”由此而來。為什么不等稻子全部熱透才收割呢?因為割谷要趕在晴天才好曬干揚凈。如果接連下幾天綿雨稻子就會發芽生秧,辛辛苦苦種出的糧食就會泡湯。這些都是幾十年前的事,只能當作慢慢回味的鄉愁。 又到了立秋之后的八月趁閑暇到田野走走,雖然看不到滿山遍野金黃的稻子,但偶爾還能看到田里的黃橙橙的稻穗羞答答躲秧葉里像個負重的漢子彎著腰低著頭號在秧風吹拂下起層層波浪,稻子的清香夾雜著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感覺格外恬靜、舒適。 成熟的稻子有人正在開鐮收割,很少有人抱著谷把子在斗架上脫粒,大多數用脫料機,既省力又不拋撒谷子。他們雖然累得氣喘吁吁,熱得汗流浹背,臉上仍蕩漾著會心的笑容。我問一畝能收多少?他說一畝有千把斤,接著又說,現在自己收來自己吃,國家從2006年起就免征農業稅,這樣的事,歷史上哪一朝哪一代有過?加上現在生活好了,肚皮里的油水多,一頓又吃不了多少,日子硬是過得舒心,正如那歌詞寫的:“我們的生活比蜜甜。” 八月高粱紅 文/李百合 高粱,看似簡單而又普通,卻為我兒時提供了一種現在并不多見的美食——烏米;讓我們每天都要光著小身子在它的上面躺著睡覺,早晨起來后背和屁股蛋上印滿了炕席花兒;讓我們在幾乎快被餓死的時候,度過了艱難的歲月;讓我們在品嘗粘豆包的時候,想起了當年的席織簍,想起了當年的糧食簾子、涼帽、醬缸帽子…… 進入八月高粱剛抽穗時,我們常到高粱地找尋高粱“烏米”。烏米是一種生長在農作物頂部的真菌,顏色多為灰黑色。幼嫩時可食用,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一般生于高粱、玉米、谷糜等黍類農作物上。采摘下來的烏米,把外面破皮剝開,生著即可食用。高粱穗又稱高粱頭,有的在沒放倒桿棵之前,先把高粱頭用鐮刀削去,有的是放倒之后削。高粱梢部分有大約兩尺長的一段莖桿,粉筆粗細,截下保存好,用來扎家家使用的蓋簾、干糧筐或笤帚。 高粱稈,我們都稱其為“秫稈”。秫稈作用很大,一是可把其洇濕用來捆割下來的苞米稈棵,秋天的時候捆剩下的白菜幫子,很規矩地碼在堿土房頂,曬干凍透,冬天的時候用熱水燙一下,用來蘸大醬吃,也是一道很下飯的蘸醬菜。秫稈的第二個作用是用來編炕席、簾子、席織簍、人戴的涼帽、醬缸帽子等日常生活用品。把秫桿用水洇濕幾天,把上面的葉子剝去,用“秫稈破子”(一種木制的三棱刀具)把秫桿破成三瓣,用挎刀把上面的瓤兒挎去,剩下的部分稱“席糜兒”,可以用它編織炕席等一些生活用具。秫稈的第三大作用是用來做棚蓋房子。用秫桿做棚的房頂,如果房蓋不漏雨,里屋秫稈棚還能多挺個十年二十年的,時間長了黑黝黝地發著亮光,像是刷上了一層黑油漆一般。但做飯的外屋,因為煙燎氣熏的,秫稈就易爛,盡管如此,挺個十年八年也都不成問題。 那個年代家家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是小米飯、苞米碴粥、苞米面大餅子,還有就是高粱米飯。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在最艱苦的困難時期,能吃上高粱米飯或喝上一碗高粱米粥,那都是一種享受了。 高粱是生產白酒的主要原料。高粱白酒以其色、香、味展現了東北酒文化的深厚底蘊。高粱燒之辣、香、純、甘、冽原味,由舌尖入喉,真實原味、清香恣意散發,豪情的純飲將能品酌出東北高粱酒的道地風味。 “高粱葉子窄喲,苞米葉子寬。看不盡那羊腸小道能有幾道彎;苣賣菜兒苦喲,野葡萄酸(那),看不完(那)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一杯辛辣而又甘醇的高粱燒,酡紅了東北漢子的豪爽、大氣,點燃了東北娘們的野辣和風騷,使得文明在廣袤的高粱地里得到了代代傳承。一杯高粱老燒淋漓地滴灑在歲月的祭壇上,讓我們想起了逝者躺在高粱秫稈之上,安詳進入天國的情形;想起了故人墳頭三根秫稈上那微風吹拂的三枚銅錢,那種親密而厚重的留戀、古樸,那種辛辣而沉著的張揚、大氣,油然而生,久久不能釋懷。 八月:蟲語 文/梅子 除了寂靜的冬夜,幾乎所有的時刻,你們都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吟唱。我知道,這個世界不僅是我們的,也是蟲子的。蟲子的歌聲一直存在著。 曾在某些夜晚,專注地聆聽你們。最多的,是童年的夏夜,躺在稻場上,銀河在天上靜靜流淌,數著飛過的流星,聽著你們雄壯的大合唱,慢慢就睡去了,夜露濕了衣裳也不醒來。慢慢地,從鄉村到城市,從少年到中年,你們的吟唱淡出了我的生活。直到現在,一個人無眠的夜晚,又聽到了你們的歌聲。 蟲子的世界于人而言,就像另一個宇宙。我相信你們所唱的,一定也是蟲世界的全部,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你們也有自己的行吟詩人,歌唱蟲世界的文化和歷史,歌唱你們的英雄和傳奇故事。人類用科技手段不停擴大生存空間,想必對你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你們會用吟唱表達無奈和憤怒嗎?你們所唱的,未必都是歡快之歌。 蟲語為我們的夜晚帶來詩意和寧謐,而我們永遠聽不懂蟲子在說什么。我能說:人的,歸人;蟲的,歸蟲嗎?如果我們不努力做到這一點,如果我們只于蟲語中取自己所需,細聽蟲語也枉然。 有時,真的希望像蟲子那樣,歌唱著,活過一季就好。人的,歸人;蟲的,歸蟲。期待回到童年,回到鄉村的夜晚,回到你們的大合唱里獲取一夜安眠。 八月瓜 文/劉早生 在書店,隨意翻閱一冊植物圖譜,看到幾個簇生在一起的野果,書上注稱“八月瓜”,又名野香蕉,為三葉木通和白木通的果實。這野果眼熟得緊,是“那子”,仿佛是在他鄉遇見熟悉的故人,我忍不住叫出了它的小名。“那子”一經念出,滿口生津,那種香甜滑美的滋味在我的味蕾上再一次復蘇了過來。 “那子”結在“那藤”上,“那藤”是一種攀緣藤本植物,多生在山谷茂盛的灌木叢里,果實形似香蕉,更短,略粗。我們那里有兩種,一種果實成熟時,皮色金黃,果皮變軟,上面有些不規則的小斑點。瓤肉黃色,多汁,子粒黑色,山上以這種居多,小時候采摘的也多是這種。另一種,成熟時果皮黃褐色,不轉軟,易開裂,有些地方叫九月炸的或是這種。瓤肉白色,發干,吃在口里無甚滋味,比較少見,偶爾碰見,大家都不大去摘它,它就靜靜地掛在樹上,兀自裂開了,引來山鳥啄食了去。 “那子”開始成熟時大概是在農歷八月末,是故鄉摘油茶的時候,滿山的油茶在秋陽下散發出一種非常好聞的味道。山里許多樹木葉子開始變色,最惹眼的是那種小葉楓,秋霜一降,它就穿上了耀眼的紅衣裳,有時我會聯想到,它就是村子里最愛臭美的馮小妮。和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冬茅草,一色的白,一蓬蓬白色碩大的冬茅穗子,點綴在山間,搖曳生姿。野柿子的葉子最美了,一片葉子上,有未褪凈的綠色,變成了淡青色,黃色浸染期間,成了淡紅色,斑駁紛繁,色澤鮮亮。山蒼子和“沖天膨”的葉子,秋風一掃,還沒黃透就大量落地了,它們在戰場上可能就是叛徒。野栗子,毛絨絨的,比葉子落得更早,地上落了一堆一堆,拾起來一看,卻是山雀吃空了的。 待到山林疏朗,地上鋪滿各色落葉的時候,我們就上山摘“那子”了。“那子”藤爬的樹都不高,但因為都是些長不大的灌木,許多灌木上又長了刺,采摘起來比摘長在高高的樹顛上的野柿子還要難。為了不讓衣服劃爛,我們都穿上了藍色的粗布衫。 “那子”成熟并不一致,向陽的地方熟得早點,常常是山鳥先下了手。青色的“那子”摘回去又吃不得,不像柿子埋在水田里漚上幾天就熟了。我們只能揀那軟黃的摘。為了摘到熟透的那子,我們不惜把身子吊在搖搖晃晃的藤上,或是坐在細小的灌木枝杈上,隨時都可能掉下來。不過,幸好我們的身子都不太重,即使掉下去,又落在厚厚的一層樹葉上,也并傷不了身體。摘下的“那子”我們并不急于塞進布包里,而是先坐在樹下,揀個個頭頂大又軟的,剝開金黃的果皮,蜜汁般的瓤肉一口吸進半個,連籽都沒來得及吐,就全落肚子里了,香甜滿口,那個痛快啊,至今不忘。傍晚下山的時候,大家的帆布書包,都塞得鼓鼓囊囊的,秋風漸涼,嘴角上忘記了擦的黃色果汁已經風干了。秋月初升,群山巍巍,月色微明,我們嬉笑著踏著月色走在山路上往家里趕。 那時,父親大部分時間同村里的男人們在離村十幾里的深山里燒炭,五六天回來一次帶些白米和換洗衣服。父親每次回來,都會給我們幾個孩子帶回半蛇皮袋金黃的“那子”,我們幾個孩子總是歡天喜地吃個底朝天,恨不得父親天天回來。以至于我們掐著手指計算著父親回來的日子,等到聽到父親的那輛舊單車咔咔地響在院子外時,我們幾個就沖到了院子里。父親還未停穩單車,迫不及待的我們就從單車后坐上把蛇皮袋取下來,可是有“那子”的日子終究是少數,過了時節“那子”自然就沒有了。每當打開蛇皮袋發現里面只有父親幾件黑色的衣褲和滿袋炭火味時,父親在一旁笑我們是一群讒癆鬼。 許多年后,遠離故土,每當想起家里的父親,我想到的并不是父親如何在山上田里勞作流汗時的樣子,我想起的常常是,在一個秋天傍晚的時候,單車咔拉拉響在院子里,我們幾個孩子飛快地從單車后坐解下蛇皮袋,然后,剝開金黃柔軟的“那子”,把甘甜如蜂蜜般的瓤肉吸進嘴里,幸福得滿院子跑,此時,父親煙火熏黑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 八月又聞玉米香 文/王文靜 一進八月,暑氣漸少,轉眼之間就到了立秋。“立秋到,玉米香”,一進菜市場,一下子就被賣新鮮玉米的攤位吸引,腳步直奔只有鄉下才有的農用車旁。 滿滿的一車胖玉米:青嫩、可愛,清香撲鼻而來,誘人靠近。用手捧起、層層剝開,一排排飽滿、金黃的玉米粒,看著都那么親切。恍惚間,我又回到了故鄉小村,回到了金秋八月,處處充滿玉米馨香的鄉村時光。 小村外,出村,再穿過鄉村公路,曲折的羊腸小路,兩側成片的青紗帳。挺拔蔥綠的玉米棵,中間竄長出一到兩個又大又長的玉米棒子。在這些玉米大棒子將熟未熟時候,是最吸引村里孩子們目光的地方,煮玉米和烤玉米會讓小孩子饞得直流口水。 記得小時候,到了這個季節,村里的小伙伴都喜歡背著個柳編筐,成群結隊地下地,編足了理由,說什么去給家里的豬呀、羊呀、拉車的小毛驢呀去割草,其實割草不過是個由頭,掰玉米回家燒著吃、煮著吃那才是真的。母親管教得我們姐妹很嚴厲,每次出門都大聲吆喝:“筐里的草一根不能少,棒子只許掰咱自己家地里的!要是掰了人家地里,讓我這當媽的知道了,打折你們的腿!” 我們姐妹筐里的嫩玉米從來沒有藏過掖過,清清白白地露在草筐外面,回家告訴母親,臨近渠口比較隱藏的地方有多少空棒秸,我和姐姐就掰了多少個大棒子。母親把我們掰來的嫩玉米足足地煮了一鍋,熟玉米的香氣順著鍋沿的縫隙飄逸而出,饞得一旁等著吃玉米的我直流口水。玉米煮好撈出了鍋,顧不得燙手燙嘴,拿起一棒就張口啃,那青嫩、香甜的玉米真好吃,黃色汁液順嘴流。 每次捧起母親煮熟的嫩玉米,都會聽到她厲害的大嗓門:“只有吃自家地里煮熟的棒子,那才最踏實,最香甜,我這輩子都要你們堂堂正正做人!“我的二姐姐,還自創用竹簽扎在玉米芯里,雙手舉著在灶膛便火苗上烤,玉米粒烤到金黃金黃的。那真是美味,外焦里嫩,比煮熟的好吃多了,吃了第一口,還想吃第二口。 日子過得真快呀,我們姐妹的孩子都到了當年我們吃煮玉米的年紀。依然住在鄉下的父母,總是記得在八月的立秋前后的那幾天,進城把自家地里將熟未熟的胖玉米裝滿袋子送來,臨走時忘不了提醒也給左右鄰居、同事朋友送上幾個。 從鄉下到城里,一路走來,有苦有甜,有悲有歡。即便真正地走出了家鄉的那片莊稼地,內心深處依然深深藏著故鄉的味道。八月玉米香,記憶中從未走遠。每年的這個季節,它都會從鼻尖遷至很遠,從繁雜城市到故鄉原野,從眼前到兒時少年,當然還有母親那大嗓門的諄諄教誨。 南方八月 文/何紅雨 有年八月一家人出行,是去往南方。 行進的路上,沿途美景總讓人十分留戀。那么想,那么想就在隨意邂逅的某處停留,待到看盡了那兒的美景,也體悟了那兒的人文風情,然后,再出發。 然而,畢竟時間并不允許我們這樣的隨意逗留。 終于抵達一個南方小城的時候,恰好是八月的傍晚。 空氣中,有些微潮濕薄涼的感覺。在酒店里放好行李之后,便去距離酒店不遠的街上散步。也順便尋覓感興趣的食物。酒店的美食,那時候并無興趣。抵達一個新地方,便要出去走走,看看當地的人文風情,順便搜羅當地特色的吃食,這,已然成為我出行的一種固定風格。 八月的傍晚,清涼亦熱鬧。 街邊依舊繁華喧囂。夜市擺了出來,并且生意正紅紅火火。不一定要坐下來品嘗,然而,卻是喜歡這種熱鬧喧囂的,極具紅塵中煙火的氣味。食客們多數亦是精神飽滿,十分亢奮的模樣,仿如也是初來乍到這兒一般,這一切的境況,竟然,竟然和我頗為相似。 其時,我會想,也許,是這個南方小城的八月,最是美好。至少,在一年四季的那些月份中,這兒的八月是別具特色的,所以,會有那么多的人喜歡。哪怕,這些人,就是這個小城的人呢。 小城的夜燈七彩斑斕,閃閃爍爍中,總會給人以遐想。順著一條青石板鋪就的街道一直走下去,會直抵江邊。江風吹拂,也蕩漾起不住閃爍的霓虹,在寬闊深情的江水中。在江邊的小茶樓里坐下來,點了一壺綠茶,幾樣零食,此時,音樂正隨了江風,輕悠飄揚。 女兒不時舞動手中的熒光棒,并且,還不肯安靜地一邊唱著歡樂的歌曲。那些我并不熟悉的,屬于年輕人所喜歡的歌曲,就這樣,被我在這個南方小城的八月夜晚,逐一接受,也漸漸喜愛。 后來,我們也上了一艘郵輪。只做觀光,只抵達大江的另一岸邊,然后,再返回。 夜晚的江風,吹拂到面頰的時候,仍舊有著一股微熱的潮濕。那是江水的溫度,被曬了一天的江水的溫度啊。 在前行的郵輪茶座上,靜靜地喝了一杯茶,也把目光放逐出去,是要飽覽更多的沿江風光,盡管,盡管是在已然黯黑的夜晚。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那座江上的大橋,宏偉、雄壯,更輕盈美麗;斑斕的、閃爍的、瑩亮的。橋上不時行過的車輛,車燈閃亮著,從遠處看,仿佛連成一條線的燈火,那燈火,又間或在輕盈宏偉大橋的中間,于是,整座橋,便愈加壯觀也嫣然了。 那個夜晚,在酒店里,我睡得很香。有夢做伴,但醒來之后,又好像已然忘卻。 清晨,洗漱完畢之后要做的事情,依然是出去走走。 酒店的早餐雖好,但我仍舊不滿足。我要去小城尋覓,尋覓更多的特色美食。當然,也少不了體悟小城的各種風情。 陌生嗎?于這座南方八月的小城?不,它已經不再陌生。 后來的某年某月某天,在我回想那個南方八月的小城之時,我仍舊感覺,仍舊感覺它的熟悉——溫馨而煙火。 >>>更多美文:好文章

BE145WQER188WC15DD


龍井床墊回收推薦服務
霧峰高樓家具回收 》快速家具回收服務:輕鬆還您整潔空間台中北區床墊回收報價 》舊家具別再丟!專業回收服務讓家煥然一新烏日舊家具床墊回收服務推薦 》家具與床墊清運的高效解決方案,讓您無憂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88t3cu4 的頭像
    j88t3cu4

    林欣樺的推薦清單

    j88t3c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